生理学报
    主页 > 期刊导读 >

基于心理及生理分析音乐治疗中的音乐体验

世界卫生组织给健康下的定义为:“健康是一种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而不是没有疾病及虚弱现象。”现代医学观念认为,通过调节病人心理、情绪,不仅能推动心理疾病的恢复,也能对人的生理疾病防治起到作用。音乐治疗强调治疗个体在音乐活动中的音乐体验,由于音乐能够对人的生理和心理产生巨大相互作用,他通过声波刺激大脑皮层能改善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对调节情绪、放松身心、诱发睡眠以及舒缓疼痛方面都十分有效。

一、音乐体验的解读

在了解音乐体验之前,我们必须了解音乐的本质。从物理角度来理解,音乐是乐音的时间组织活动;从人文情感角度来看,音乐是人类为表达内心情感、思想和价值取向的一种精神文化载体。人类创作音乐、聆听音乐和感受音乐的出发点都是情感,当人聆听音乐之后产生各种情感,无论是悲伤还是欢乐,都是因为人本身有悲伤或者欢乐的经历。而在聆听音乐时触发了个体对这种经历的回忆,进而产生情感共鸣。所以音乐的本质决定了体验是了解音乐的根本途径,音乐体验的本质是人在音乐活动中投入情感。

音乐体验活动即移情能同时调节人的生理和心理,首先体现在音乐的声波振动、频率和节奏能产生一种物理能量,适当引起人生理上的和谐共振,从而让人的呼吸、心率、血液流量都产生反应,达到内部脏器和身体机能的稳定和谐,减少紧张焦虑。其次,舒缓型、激越型的音乐可以对有不同心理需求的人产生奇特的效果,让患者的喜怒哀乐等多种情绪得到明显的宣泄和释放,从而让不稳定的情绪逐渐稳定下来,借助人和音乐在心灵上的共鸣保持平静。最后,特定的音乐类型能刺激人体内的内啡肽分泌,起到缓解紧张、舒缓身心和减轻疼痛的作用。

治疗个体在体验音乐的过程中,最理想的状态莫过于内外和谐,而这个概念并非仅仅是哲学或者美学概念,而是人在实践性的音乐活动中所获得的体验、感受,都能直接或者间接地投射到人的生理和心理上即共情,从而对人的身心健康产生积极的影响力。

二、音频波段对人的生理和心理的作用

脑电波有不同种类,与之相应的是不同种类有不同的频率或振幅,也对应着人体不同的生理或者心理状态。根据相关医学实验和监测,人脑在正常状态下脑波的基本节律是平静舒缓的,这时脑电波是α波,也称做灵感波。而当人处在紧张、亢奋和激动的状态时,对应的脑电波是β波,频率范围为14~30hz,而α波的最高频率为13hz,最低频率为8hz,低于8hz的有θ波(4~7hz),这种脑电波也称作抑郁波,对应的人体心理状态是悲伤忧郁或者沉浸于挫败感无法自拔,从生理上来说,当人出现这种脑电波时,生理状态为介于沉睡和清醒之间,精神疾病患者或抑郁症病人经常出现这种脑电波。而0~3hz的脑电波为δ波,是人在婴幼儿时期,智力不健全时出现的脑波,成年人在昏昏欲睡的状态下也会出现这种波段。

综合脑电波和其对应的生理、心理状态,我们能发现音乐波段对脑电波的影响。从生理学上讲,人脑的高级功能即人的大脑皮层有生物电现象,因此会出现节律性的持续性的电位变化。而不同类型的音乐通过波段能调节人脑电波的振幅,从而调动和其相应的生理、心理状态。因此,在音乐治疗中我们往往运用舒缓的音乐来治疗人的睡眠障碍,其原理就是依靠音乐的波段和人体脑电波产生共振现象,帮助人脑电波振幅放缓,从而让人身心松弛下来,进入到睡眠状态中。

除此外,音乐体验还具有强烈的理疗作用。对于普通人来说,聆听压抑悲伤的音乐,容易触发人的相同感受或者给人带来难以适应的心理感受,进而激发θ波、β波甚至是δ波,但是当对同样的人播放他最能接受欣赏的音乐时,能有效平复此人的紧张焦虑和忧郁,此时α波得到强化,而θ波、β波和δ波则相应地弱了下来。因此我们也会利用音乐的同质性和异质性原理来调节治疗个体的心理生理状态,让治疗个体的心理生理压力通过音乐有一个适当的宣泄渠道。

三、音乐疗法释放身心压力,调节生理和心理状态

这种音乐疗法又称作音乐放松减压法,通常有两个步骤进行。

(一)身体的放松和心理的放松——呼吸

在接受这种疗法之前,病患先要放松身体,进行平稳呼吸的训练。首先可以在一个相对舒缓的音乐氛围下,让病患开口做简单轻松的交流,也可以引导病患在音乐的引导下调整呼吸节奏,病患可以听从治疗师手打节拍的指挥先放慢呼吸,继而通过加快拍子对呼吸加速,进而使呼吸保持一个较为平稳的节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