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新生儿7个特殊生理状况 掌握7大危险征兆 发
新生儿刚来到这个世界,还在适应环境,非常需要父母的照顾,但也因为父母全心全意的照顾,能感受到孩子好像有些不一样的地方,没错,新生儿是一个特别的群体,不少状况让父母觉得‘异常',根本是新生儿的‘日常',当然也有一些不需要特别担心的小问题存在,不过,更需要父母提高警觉的是,如果不注意的话,可能会变成严重的问题,而这些都是有迹象可循!
虽然新生儿大部分的时间在睡觉,但照顾新生儿依旧令许多新手父母手忙脚乱,不是宝宝特别难带,也不是爸妈能力不足,主要是彼此不熟悉所致。新生儿有一些特殊生理现象,而这些特殊生理现象都属于正常范围内,请父母不要过分忧心!
专属新生儿的7个特殊生理现象
究竟1个月以内的新生儿有哪些特殊却是正常的生理现象,如下:
1.身上有胎脂
新生儿的皮肤表层常黏着一层奶白色或黄色、油腻的黏附物,父母见状总想抠掉或洗掉,‘这是具有保护作用的胎脂,泡在羊水中时,可以保护宝宝的皮肤;出生后,可以保温保湿,预防脱水脱皮'。因胎脂有保护作用,不少医院的做法是,不会将胎脂‘刻意擦洗干净',请父母不要想一次用力洗干净,而是随着逐日的洗澡,让胎脂慢慢消失,但腋下、胯下等部位仍易见残留的胎脂,可用婴儿油涂抹,等待约一小时,让胎脂软化,再进行清洗,千万不要用力抠或用力搓洗,这会伤害到宝宝脆弱的肌肤。
2.生理性脱水
宝宝出生后的7至10天会有体重下降的现象,因新生儿刚脱离羊水,处于水肿的状态,需要将体内多余的水分排出,而造成体重逐渐减轻,足月儿减少幅度约5%?10%,之后,体重会慢慢回升,这是宝宝成长的必经过程,通常在喂食正常的情况下,宝宝的重量一天约可增加20至30克。若体重减轻超过10%,必须就医。
3.生理性脱皮
宝宝刚出生时多是皮肤皱巴巴的模样,在一、两个月内常见脱屑脱皮现象。胎儿在子宫内是泡在羊水中,出生后,所处环境相对羊水显得较为干燥,于是开始脱皮,出生后一至两周最明显,直到皮肤逐渐适应环境中的湿度,脱皮状况即会自然有所改善。
帮宝宝洗澡时,不要洗太久、水温不要太高(38℃~40℃),洗澡后,适度涂抹乳液在皮肤上保湿。
4.四肢蜷曲+手握拳头
宝宝一个与大人不同的动作,就会让父母很紧张,常见父母为新生儿握拳、大拇指包在拳头中,感到困惑不已,这是因为胎儿长时间待在子宫内,无法完全伸展四肢,出生后,仍因习惯母体内的姿势而维持肢体蜷曲的状态,不像大人睡觉的大字形睡姿。宝宝出生后的一两个月内,肌肉张力会高一点,手部多呈握拳状态,但随着时间逐渐放开,一般到6个月大时,多能完全放开,展现出抓握能力。
父母不要用力想掰开宝宝的拳头,但可将指尖轻柔伸入孩子的掌心,并在小手掌心里面慢慢来回滑动;或是轻轻掰开宝宝的拇指,再一根一根打开手指,再一根根合拢,帮忙放松手部的肌肉。
5.经常打喷嚏
宝宝的鼻腔功能还不完整,加上鼻毛少,使得鼻腔黏膜特别敏感,不是过敏。若三不五时见到宝宝鼻水、打喷嚏,千万不要认为宝宝打个喷嚏就是感冒,打喷嚏是身体的重要防御机制,只要没有其他不适,鼻水无色,就不要过分担心了。
6.摸到淋巴结
不少妈妈会在宝宝的耳后、脖子或枕骨(后脑勺)后等部位,摸到一小颗会动来动去、软软有弹性的小瘤,这是淋巴结,是正常的免疫器官,身体淋巴系统里有许多淋巴结,为了抵抗外来的病毒或是细菌的侵犯、确保身体不受感染,需要靠局部的淋巴结抓外来的坏菌,若有淋巴结肿大的现象,则可能是淋巴结发炎或其他可能,要尽快就医。
淋巴结小于1公分,都算正常现象。若淋巴结出现在不常见的地方,且大于1公分,摸起来没什么弹性,建议尽早就医。
7.频繁打嗝
打嗝是因为横膈膜突然用力收缩所造成,宝宝因肠胃道的神经系统还不成熟,在出生后的前三个月,容易有频繁打嗝的现象。有的宝宝因打嗝次数多,而让父母误以为抽筋,其实是新生儿正常生理现象,状况会慢慢变少,不需要担心。
相较于正常的生理现象,有些则是小问题,但不处理会变大问题的状况:
1.脐带掉了但根部总湿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