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报
    主页 > 综合新闻 >

其实绝大多数“佛系”人群,在生理的“性”上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实用的心理学

俗话说,人生在世不过“食色性也”,性这一行为无论是任何人,都是十分需要的。

大概三四年之前,“佛”、“佛系”之类的词在网上爆火。这一概念来自于日本,指的是那些对于生活中的各种事情都表现出“无所谓”态度的那些年轻人,表现得十分淡泊。

所以假如你的朋友当中有这样性格的人,或者你自己就是这样性格的话,应该十分了解这种感觉。在需要有人做出决定时,“佛系”的人常常会表现出“无所谓”、“随便”等态度。

在性这件事情上,他们的态度会是怎么样的呢?是否也是会延续这种“无所谓”的态度?

当然不是这样的。

这种“佛系”和“与世无争”针对的是那些无所谓的事情,在一些自己在乎的事情上,他们还是会进行选择的。

而在关乎个体生理快感以及后代存续的性事上,不管平时多么“佛系”的人,都会十分在意的。

科学研究表明,在对于很多事情的认知方面,人的身体与精神处于两个不同的系统当中。对于某些事情,人们在做决定时,更在乎身体上的感受;而有一部分事情则更能在内心、情绪上触动个体。

所以对于一些比较“佛系”的人而言,尽管他们会在一些时刻很渴望性、希望性生活的刺激,但是他们十分清楚一件事情,那就是这只是因为生理上的需求,而不是意味着自己是一个“好色之人”。

尽管也会进行性生活,但是这不妨碍这些人拥有十分高尚的精神追求。两者并行不悖,是不矛盾的。

在荣格心理学派中,存在这样的观点: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其存在一种展现给外界的性格特征,比较鲜明。但是在这种明显的性格之下,内心深处,是存在着一种与表面特征恰恰相反的人格。

所以很多表面十分“佛系”或“高冷”的人,内心其实是十分火热的。只不过往往只会在很熟悉的人面前才会展现出来罢了。

由于心理学是起源于西方的一种社会科学,所以多少有一些个体主义相关的思维。其认为对于个体而言,在一生当中最重要的事情包括发展、处事、养生等事。

心理学巨匠马斯洛著名的需求层次理论就认为,对于个体而言,一生当中的需求是分五个不同层次的。最初级的是生理和感觉的满足,其次逐渐升高,出现对于情感上的需求,最终以实现人生价值为目的。

所以对于很多取得自己事业上成就的人而言,其追求就剩下对于自己人生价值的追寻了。

当然,并不是所有人都可以达到追求最高级需求的级别,因为很多人终其一生都在追求更好的物质层面的满足,所以无暇顾及精神与人生价值。

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我们可以知道,对于个体而言,需求是一种循序渐进的过程,并非是一蹴而就的。

所以这也隐含告诉我们一个信息:只有当前一个层次的需求被满足,人们才会想到更高的追求。

那么假如一个人始终处于一种无法满足自己需求的状态,自然也就只能在相对初级的阶段,过着浑浑噩噩的生活。

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性这一需求是十分受重视的——就个体而言,这就是一种最基础的需求。

但是人生不应止于最基础的需求满足,而是应该在基础需求适当受到满足时,就去思考更高一层的需求。

尤其是在现今这个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很多领域的人工智能技术已经十分成熟,甚至可以代替人类。连已经在围棋领域取得很高成就的棋手柯洁也在与人工智能棋手“Alpha Go”的对局中败下阵来。

这些情况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重视,只有进一步提升自己的精神需求,才能保证自己的地位。

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也许有些极端,但是我们可以体会个中深意。

“佛系”只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方式,并不能成为束缚个体发展的枷锁。无论平日里表现如何,都应该去勇敢的追寻最真实的自己。

- The End -

作者 | 神奇小小

编辑 | 一粒米

第一心理主笔团 | 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

参考资料:Beauvoir, S. D., & Parshley, H. (1960). The second sex. London: Landsborough Publications Limi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