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报
    主页 > 综合新闻 >

微笑表情为什么会让人生理不适?背后有很深层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实用的心理学

某种情况下微笑的确会令人不适。

生活里有许多微小现象都非常有趣,你很可能平时较少注意到它们,也许也曾经产生过怀疑和疑问,却又自认为它们无足轻重,便放弃深入思考。

其实,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微小行为与人内在的思想或心理往往密切相关。

正如你做的每一件事、说的每一句话,都受到自身一定的心理状态和心理活动的制约一样,它们的背后都藏着深刻的原因。

人人都有认知,认知就是一个人的身体作用于物理、文化世界时发生的东西。人最为熟悉的事物是什么呢?当然是我们的身体。


身体和身体与世界的互动交流,为我们提供了认识世界的最原始状态和信息。例如,以身体为核心,会产生上下、左右、前后、高矮、远近等判断和抽象思维。

以身体为核心,会产生冷、热、温、凉等身体感受。而在这些身体的原始感受与概念的基础上,人们进而发展出更多抽象的概念,比如情感状态。

人们通常使用高兴、热情、冷漠、幸福、死气沉沉、情绪高涨、趾高气昂等等词汇来形容自己的心情或他人的情绪。

因此,我们往往以身体为中心,把较为靠上的接近的,当成是身体的积极反应,而把下面的、远离低纬度的,视为消极的。

所以又会有提拔、贬斥、情迷、疏远、核心、边缘等词汇术语,而这些术语追根溯源都与身体器官的位置或相关活动有关。


通常我们认为,认知是具有具体身体指征的,而身体又是嵌入到环境中的,所以个体认知、个体身体感应和环境,就组成了一个动态的,有所关联的统一体。

为什么我们要先讲认知,然后来说微笑表情呢?因为二者之间其实是紧密关联的关系。

微笑是一种微表情。当身体做出某种微表情,它往往意味着什么样的内心活动和大脑认知呢?

你可以自行体验和思考一下:

什么时候,你的嘴角会浮起一抹微笑?

什么时候,你会拧着眉头形成一个川字?

什么时候,你会高兴的哈哈哈大笑,甚至前仰后合?

什么时候,你的表情完全代表你的内心,或者完全是一种表演?


内心活动往往从微表情中体现出来,大脑认知则相对慢些,但也会即刻跟上。

当我们保持微笑以鼻尖和上唇之间的位置,夹住一根铅笔做出微笑模样时,我们不由自主就会觉得愉悦,尽管这种愉悦是人工制造的,但我们的大脑仍然感知到了愉悦。

当我们说今天天气真糟糕时,我们的眉头拧紧内心感到不畅快,虽然天气糟糕跟自己的日常经历和事情毫无关联,但为什么说出这句话就让我们无端端感到不舒服和紧张,甚至觉得生活本身有些乏味?

身体是感应器,大脑对感应做出反应和判断。

当一个人的身体接收到了外界传递过来的信息,就会不由自主地在身体某个部位或整体上有所反馈。这样的身体反馈是极为敏感细微的,细微到人们通常感觉不到。


微笑是一种条件反射,更有可能是一种社会环境下的格式化。

通常,微笑不仅让当事人感到放松愉悦,更会让看到微笑的人感到放松与愉悦。

这是因为微笑本身是身体的而一种松弛态度与反应,当你的身体有这种松弛反应并作用于其他人时,其他人也会被这种身体感应所感染,进而觉得舒适。

但微笑有时候会让人生理不适应,则是因为它出现在了不该出现的环境和时候,让人感应到的不再是身体发自内心的,自然而然的条件反射,而是出于某种目的,故意做出来的格式化模型。

这种模型化表情,与人的内心热度失去关联,没有生长土壤而只是出于某个时段某种目的的需求而借用来的。

所以,当这样的微笑出现时,人们不仅不会感到高兴愉悦放心,反而会产生心理上的不舒适。


比如你踏进商店,导购人员画着浓妆身上香味扑鼻的向你迎来时,脸上的微笑表情,以及看似贴心的询问,都不会让人觉得真正的舒心,而只会明白,这是冲我的钱包来的,水分十分充足,我无需感动更无需回应以真切。

我们的社会生活中,总有类似微小表情,它们出于各种商业目的将人包裹起来,目的就是要通过使你的身体感应到所谓“愉悦”,从而让你的大脑认知处于放松状态,达到商业化成交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