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报
    主页 > 综合新闻 >

我国生理学的奠基人之一——张锡钧院士:给巴

薛全福说他还有幸曾当过张教授做动物手术的助手,将犬颈动脉游离出来用皮肤包成内含动脉的皮桥,之后可在狗清醒状态下,利用此皮桥无创测量血压进行各项研究,张教授快速、干净、利索的操作令人叹服,而且边做边教令人感动。

张锡钧教授知道后,建议陈可冀用Von-Euler荧光法,检测尿液的交感神经介质儿茶酚胺水平(以去甲肾上腺素水平为代表)作比较,当时这种检查方法在国际上还刚刚开始使用。结果的确证明了血压越高,去甲肾上腺素的水平也高,弦脉脉搏波形表现也有一致的平行的改变。后来陈可冀将这一研究结果发表在《中华内科杂志》1960年第10期上。

张锡钧严肃地回答:“讲课怎么可以不认真准备呢?梅兰芳唱戏一辈子,演出前还要排练,何况生理学的学问浩如烟海,日日有新内容增加,有一些陈旧的内容须批判和淘汰。再有,要表达好,方法也是要紧的,还要掌握好时间。所以,试讲是需要的,不能随随便便,信口开河怎能讲好课呢?”

1923年的一天,卡尔森教授要张锡钧做一次狗的缓慢新陈代谢实验,供客人参观,并作适当讲解。张锡钧顺利展示完毕后,高谈阔论地讲了一刻钟技术要领,获得了客人的赞许。客人走后,导师才说那位客人是生理学大师巴甫洛夫。其后在1935年,世界生理学大会在列宁格勒(现圣彼得堡)举行,张锡钧作为中国代表团的一员出席。会议酒会时,大会主席巴甫洛夫看到张锡钧时说:“我们都知道你生物鉴定ACh(Acetylcholine,乙酰胆碱)的方法。”

是他和他领导的团队首次发现乙酰胆碱引起的钾通道的脱敏现象与离子通道及胆碱能受体磷酸化的关系;首次发现了乙酰和麻醉剂等对乙酰胆碱所致心脏作用的影响;首次报道了超慢速电压依赖性钙离子流失活的现象;首次采用自制的、高分辨率的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与细胞内荧光染色,并应用膜片钳的方法研究心脏兴奋-收缩耦联机制中的离子通道与肌肉收缩的关系等。他还开展了高血压发病机制、腹部迷走神经对血压的调节作用等研究,撰写了《高血压的发生机转》《组织胺对于血压的反射作用》等论文。

张锡钧的学生之一、北京协和医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陈孟勤教授曾撰文回忆:“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学校停办,他不为敌伪反动政府服务,回天津开业行医谋生。抗战胜利后,于1948年返回协和医学院参加复校工作,担任生理学系主任教授。1949年,又兼任教务长。”

张锡钧讲课前会在办公室里试讲,这是众所周知的事。第二军医大学海军医学系倪国坛还记得当时在北京协和医学院进修时的情景:“每天上班,张大夫通常是第一个到,并且用“master key”(主任用的总钥匙,可开所在科室各个房间的门)把实验室等的门全部打开通风,换进新鲜空气。张大夫讲课前梳理教材也好像这样,要仔细地除旧换新。在张大夫办公室外,常常能听到他滔滔不绝地试讲。其备课之认真,我等前所未见。”

在这之前,1959年,陈可冀在阜外心血管病医院进修并协作,研究高血压病患者脉象表现的特点。他发现,高血压患者随着血压水平的高低不同、血压及病情轻重的不同,脉象虽都表现为弦脉,但弦脉脉搏波形的等级不同。经心电图、心音图、心冲击图、脉搏图的四图同步描记,证明脉搏波形确有不同。

薛全福还说:“20世纪60年代初,他知我熟悉放射性核素示踪实验,曾要我重复外省报道的当时颇有影响的实验,得出否定结果。又要我和他室内人员一起重复他们已写好总结的实验,发现没有得出之前实验的结果,他要我协助推翻重写。以上的经历令我终生难忘,无怪乎曾在老协和医学院跟随张教授进行科研的著名生理学家王志均院士缅怀说,‘他是一位谦虚谨慎、勤奋踏实的科学家,他有坚实的知识基础和精细的实验技术',我完全赞同。”

1927年,张锡钧应当时北京协和医学院生理学系主任林可胜教授邀请,任生理学系助教,从事生理学教学和研究工作。他严谨的作风,为许多学生和同行所称道。

中学毕业后,张锡钧于1916-1920年就读于北京清华学堂,毕业后被保送赴美留学,入读芝加哥大学医学预科,1922年获理学士学位,升入罗舒医学院攻读博士学位。张锡钧在医学院学习时对生理学非常感兴趣,萌发起同时攻读生理学博士学位的决心。

1899年,张锡钧院士在天津出生。1988年,89岁的这位老人卒于北京。作为我国近、现代生理学的奠基人之一,蜚声国际的老一辈生理学家,他对我国高血压防治也作出了突出贡献。这正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老一辈优秀科学家学习西方科学技术,并移植到祖国土地上的结果。